研途有您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记我的导师尹宝才教授

发布日期:2021-09-18    浏览次数:

undefined



2019年11月,我回到母校参加学术评审会议,刚好遇到尹宝才老师。尽管毕业后我每年都会在教师节发邮件给尹老师和实验室其他老师送去祝福,但是却一直没有机会和尹老师见面。那天是我毕业十五年后第一次见到尹老师。一头华发的他笑容满面,由于岁月的沉淀,尹老师固有的严肃和认真中有了些许慈祥与和善,但是他与生俱来的那种质朴亲切的学术大家气质依然未变。

undefined

尹宝才老师

和善可亲、平易近人

2001年我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了能够尽早融入实验室团队,提前做好科研准备,我专程拜访了导师尹宝才教授。2001年5月,我在北京工业大学信息楼院长办公室第一次见到了尹老师。当年尚属学术青年才俊的他,一头浓密的黑发,脸色黝黑,质朴而稳重,平易近人。他对我的情况深入了解一番后,给了我一些研究方向的相关建议以及参考书目,让我回去提前准备。尹老师工作繁忙,我和他沟通过程中频繁有访客以及电话呼叫,但是面对初次上门求教的陌生学生依然能够耐心指导、平等交流,当时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和善可亲、平易近人


尹宝才老师

严肃认真、治学严谨

第二次见到尹老师已经是2001年9月正式入学后,实验室召开每周的学术讨论会议。作为小白的我第一次参加学术讨论会,听到尹老师点评师兄的论文研究进展,他和师兄的沟通内容让我耳目一新。他非常严肃认真地进行点评,并做了细节的技术讨论。尹老师作为一名学术带头人,需要管理实验室的全部科研内容,同时作为计算机学院院长还承担着学院许多管理事务。在工作任务如此繁重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和学生详细交流并讨论技术细节,当时他给我的第二印象就是严肃认真、治学严谨


undefined        

作者王雁来在学期间留影

开放包容、广纳百川

随着正式加入尹老师的科研团队开展课题研究,从每周的学术讨论会议,到平时的技术交流,乃至日常的生活关怀,让我对尹老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尹老师作为实验室负责人,一直强调我们在科研过程中要一丝不苟,对学术论文要认真对待,对成果发表要慎重选择,对学术交流要充分重视,对先进科技要积极学习。他一直坚持的科研观点是:只有具备了开源包容的学术思想,密切关注国内外同行的科研进展,才能让实验室的学术团队紧跟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才能让实验室的学术成果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读研三年,尹老师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是在教育学生如何做学问,尤其是学术交流方面要尤为重视吸收和学习同行的先进研究成果。2003年,我在尹老师的指导下,对MPEG-4编解码的环路滤波技术进行改进。针对不同的视频内容,我们提出了基于内容的自适应环路滤波技术。尹老师为了能够让我接触到国际先进的研究学者,学习他们的视频编码技术,要求我将研究成果发表在日本的一个多媒体国际技术会议上。因为需要在截稿期限之前完成英文论文的定稿,只有短短三个月时间,当时我的压力巨大,有很大的畏难情绪。尹老师感受到了我的紧张,专门找我沟通解释投稿的必要性。到现在我都十分清晰地记着十九年前尹老师的那番谈话。他说:“咱们做学问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敞开胸怀、深入学习国内外的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内容,这样才能确保咱们的科研工作能够和国际接轨。因此每年实验室都会资助派遣优秀的学生参加国际范围的学术研讨会议,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获取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路,也能让咱们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走出国门,让外界同行了解,这样才能让咱们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持久发展。”这番话对我触动很大,让我真正认识到了尹老师的胸怀以及对科研方法的真知灼见。于是我抛弃了原有的局限和成见,克服压力,熬夜撰写论文,补充实验数据,还拜托了我的英文老师田时莉老师帮我修订英文语法错误,最后我的论文顺利被会议录用。

2003年的冬天,我生平第一次迈出国门,带着我的第一篇英文学术论文,去日本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我在会议上介绍了我的论文,并和日本、芬兰以及美国的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收获颇丰。这次行程对我影响巨大,不仅彻底改变了我对学术科研的局限观点,而且对尹老师的治学之道也有了深入理解。通过这件事,他给我的第三印象就是开放包容、广纳百川


undefined        

作者王雁来近期照片

谆谆教诲、永志不忘

此后,在尹老师鼓励实验室每个人都努力争取学术交流机会的科研氛围下,我又在2004年春天参加了南京的一个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所发表的论文被ISTP收录。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完成了两篇学术期刊的论文和两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并成功申请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能够取得这样的科研成绩和尹老师的鼓励与引导密不可分。

从2001年第一次见尹老师到今天,已经二十年。我怀着感恩的心情撰文回忆尹老师带我进行科学研究的点点滴滴。三年的研究生科研生活,尹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正是由于尹老师对我的严格要求以及谆谆教导,才让我能够在走入社会后依然得心应手地工作,也能在团队合作中重视沟通交流,并用积极开放的心态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工作方法。同时,我也相信正是由于尹老师对科研要求的一丝不苟,有着兼收包容的胸怀,重视学术交流,他才成为北京工业大学的领军人才,他才成带领多媒体与智能软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该文荣获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研途有您,我心中的好导师”征文活动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