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正式加入尹老师的科研团队开展课题研究,从每周的学术讨论会议,到平时的技术交流,乃至日常的生活关怀,让我对尹老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尹老师作为实验室负责人,一直强调我们在科研过程中要一丝不苟,对学术论文要认真对待,对成果发表要慎重选择,对学术交流要充分重视,对先进科技要积极学习。他一直坚持的科研观点是:只有具备了开源包容的学术思想,密切关注国内外同行的科研进展,才能让实验室的学术团队紧跟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才能让实验室的学术成果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读研三年,尹老师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是在教育学生如何做学问,尤其是学术交流方面要尤为重视吸收和学习同行的先进研究成果。2003年,我在尹老师的指导下,对MPEG-4编解码的环路滤波技术进行改进。针对不同的视频内容,我们提出了基于内容的自适应环路滤波技术。尹老师为了能够让我接触到国际先进的研究学者,学习他们的视频编码技术,要求我将研究成果发表在日本的一个多媒体国际技术会议上。因为需要在截稿期限之前完成英文论文的定稿,只有短短三个月时间,当时我的压力巨大,有很大的畏难情绪。尹老师感受到了我的紧张,专门找我沟通解释投稿的必要性。到现在我都十分清晰地记着十九年前尹老师的那番谈话。他说:“咱们做学问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敞开胸怀、深入学习国内外的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内容,这样才能确保咱们的科研工作能够和国际接轨。因此每年实验室都会资助派遣优秀的学生参加国际范围的学术研讨会议,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获取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路,也能让咱们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走出国门,让外界同行了解,这样才能让咱们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持久发展。”这番话对我触动很大,让我真正认识到了尹老师的胸怀以及对科研方法的真知灼见。于是我抛弃了原有的局限和成见,克服压力,熬夜撰写论文,补充实验数据,还拜托了我的英文老师田时莉老师帮我修订英文语法错误,最后我的论文顺利被会议录用。
2003年的冬天,我生平第一次迈出国门,带着我的第一篇英文学术论文,去日本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我在会议上介绍了我的论文,并和日本、芬兰以及美国的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收获颇丰。这次行程对我影响巨大,不仅彻底改变了我对学术科研的局限观点,而且对尹老师的治学之道也有了深入理解。通过这件事,他给我的第三印象就是开放包容、广纳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