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科研动态】北京市基金-顺义创新联合基金“基于智能座舱交互多模态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建模与评价研究”项目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5-02-20    浏览次数:

北京市基金-顺义创新联合基金“基于智能座舱交互多

模态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建模与评价研究”项目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5年2月19日上午,由北京工业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清华大学作为参加单位,北京工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楠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北京市基金-顺义创新联合基金“基于智能座舱交互多模态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建模与评价研究”项目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

项目研讨会会议现场

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王伟教授、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王大轶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殷绪成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院长王伟达教授作为专家莅临指导,理想汽车智能空间-空间质量高级总监张薇、理想汽车智能空间-空间质量-智能化研发部部长方彦彬、徐超,理想汽车智能空间-空间质量-交互体验部部长李淑玲、数据专家王泽昊、算法专家郭秉钰出席会议。项目成员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袁泉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级工程师丁慧以及项目组师生参会。会议由项目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袁泉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袁泉教授

首先,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王伟教授致欢迎词,指出汽车智能化已经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智能座舱技术作为当今汽车科技的前沿领域之一,为提升驾乘体验、增强安全性和拓展创新功能提供了无限可能。该项目是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这充分体现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顺义区和基金资助方理想汽车对此项研究工作的信任和支持,项目设立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将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充分履行管理职责,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王伟教授

项目负责人马楠教授对“基于智能座舱交互多模态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建模与评价研究”项目的整体实施方案进行汇报,对项目背景与主要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路线、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主要创新及成果、项目研究团队优势、智能交互产学研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陈述,重点汇报了座舱多模态数据智能获取与编码融合、大语言模型的常规行为字典与开放式用户行为交互模型增量构建、离线与在线结合的行为字典用户交互模型评价等关键技术的实现。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马楠教授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王大轶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殷绪成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王伟达教授认真听取了项目和任务实施情况,就项目的任务之间如何紧密协同、人机信任问题、用户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工作开展充分有序,团队具有优势、技术路线合理、按既定目标进行实施,期待项目的落地。

理想汽车智能空间-空间质量高级总监张薇代表企业发言,对企业在智能座舱研发的需求、关注焦点、如何提升用户交互体验进行介绍,并肯定了与项目团队合作的进展;理想汽车智能空间-空间质量-交互体验部部长李淑玲对项目进一步合作提出新的希望,建议结合大模型实现友好用户行为分析。

理想汽车智能空间-空间质量高级总监张薇和交互体验部部长李淑玲发言

与会专家和企业专家参观了实验室智能车系列科研成果,包括交互协同控制、智能座舱算法研发平台,对项目团队在跨模态感知、机器行为智能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肯定和提出了指导建议。

专家指导团队系列智能交互协同科研成果

项目负责人马楠教授代表项目组衷心感谢并全部接受专家组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表示项目组将按照专家组的要求,进一步研发创新成果,今后将继续积极交流合作,早日让新产品应用落地。